小林紅麴事件始末
2024年3月 小林製藥所生產的紅麴產品「紅麴膽固醇顆粒」疑似導致服用者患病甚至死亡,日本逾有200人送醫,此事件曝光後,相關紅麴製品被認為含有有毒物質,被命令召回。然而,該公司所產的紅麴原料仍供應給其他國家、廠商作為食品、釀酒…等原料使用。
截至2024年6月,已確認對健康造成損害的產品含有軟毛青黴酸(Puberulic Acid) 及另外兩種未知的化合物有關。2024年7月在調查後發現,與服用小林紅麴產品後相關死亡人數已達約100人
小林紅麴事件中的毒素:軟毛青黴酸(Puberulic Acid)
本次的紅麴產品中發現的毒素最後被驗出的是軟毛青黴酸,並非大家一開始所懷疑的橘黴素。
軟毛青黴酸是一種被稱為抗菌劑的有毒天然化合物,由青黴菌所生成,毒性高。
雖然在動物實驗中發現,服用軟毛青黴酸造成老鼠腎臟出現壞死與損傷,但對人體腎功能影響的機轉尚不清楚,無法得出結論。
紅麴本身不具有軟毛青黴酸
軟毛青黴酸是由青黴菌(Penicillium)代謝後所產生的化合物,與紅麴本身沒有直接關係,日本衛生部懷疑是培養過程中成分受到青黴菌汙染所致,仍在持續調查中。
紅麴中另外一種毒素:橘黴素
在事件剛爆發時,有許多人臆測與另一種毒素有關,也就是在紅麴在製作過程中若環境不佳容易產生的另一種毒素:橘黴素。
雖調查後證實橘黴素非本次食安事件的主要成分,但若產品中含有橘黴素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橘黴素來源與對人體的危害
來源
橘黴素的主要來源是由青黴菌、麴黴菌、紅麴菌等特定種類的黴菌在環境衛生或發酵條件不佳的情況下所產生的代謝物,最容易產生的溫度範圍為15~37°C,最佳溫度為30°C,通常與另一種腎毒性黴菌毒素「赭麴黴毒素 (Ochratoxin A)」一起出現。
此種毒素較容易在穀物、穀物產品中發現,也會存在於水果和其他植物產品中(如:水果、香草、香料中),然而,目前為止以紅麴發酵米為主的食品補充劑中所含的橘黴素含量最高。
毒素
橘黴素(Citrinin) 是一種肝腎毒素,主要會導致腎臟功能和結構損傷以及也與肝臟代謝改變有關,被認為具有急性毒性、腎毒性、遺傳毒性。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將其致癌性歸類為第3類,目前無法明確判斷其對人類的致癌風險,但仍存在一定的風險。
法規限制
根據國內的《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標準》中規定,食品中的橘黴素限量如下:
食品種類 | 橘黴素限量 |
紅麴色素 | 200 ppb 以下 |
原料用紅麴米 | 5 ppm 以下 |
使用紅麴原料製成之食品 | 2 ppm 以下 |
台灣廠商紅麴產品預防性下架
紅麴事件在今年3月爆發後,台灣部分廠商因使用小林製藥的紅麴原料,不少業者主動通報並預防性下架,並提供退換貨機制。
台灣衛福部陸續也公布國內使用紅麴產品後不適通報案件達69件。
結語
此次紅麴事件目前是由於軟毛青黴酸所導致而非橘黴素,細節仍在持續調查中。
紅麴保健食品因為有調節血壓、血脂的作用,身受國人喜愛,但這次事件提醒我們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即便是被認為有益健康的產品,如果在生產或儲存過程中出現問題,也可能對健康造成威脅。因此,在購買保健食品時,可挑選有經產品安全檢驗的廠商。
參考資料
- https://www.asahi.com/ajw/articles/15284935
- https://japannews.yomiuri.co.jp/society/general-news/20240529-188934/
- https://japannews.yomiuri.co.jp/society/general-news/20240529-188934/
- 關於食物或保健食品中的橘黴素,您瞭解多少
-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afc.1c01776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822436/
- 業者通報下架、產品資訊
- 民眾食用日本「小林製薬」紅麴之相關產品非預期反應通報案件
-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