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保健食品廣告膨風! 保健食品怎麼挑?聰明消費有保障

隨著人們近年來保健養生意識抬頭,保健食品市場也蓬勃發展,每個人家中必有其中之一。各種標榜不同功效的產品琳瑯滿目,從頭到腳、男女老少,身體由裡到外,市面上各種針對性的保健食品實在是多到令人眼花撩亂。

然而就因為保健食品龐大的市場,有廠商看準了這些商機,推出了一些保健食品並以誇大療效的方式吸引一些想快速達到效果的消費者購買,但面對這些來歷不明的保健食品也常常讓消費者當了冤大頭,輕則財損,重則連原本健康的身體都賠了進去。那我們該如何挑選出適合自己的產品,並避免花錢上當又能保健身體,成為消費者選擇的一大難題。

2023年十大違規保健食品廣告
圖片截圖自衛服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在食藥署網站上的資料顯示,光111年全台就裁處6,889件,罰鍰竟高達金額2億5,860萬元。然而112年度全國衛生機關裁處食品、藥物、化粧品違規廣告更高達10,645件,罰鍰金額竟更高達暴增至4億3,628萬元,光是一年就增長了1.7倍。可見保健食品商機之龐大,讓廠商願意冒險違規打廣告。

食品廣告法規

現今食品廣告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8條規定。
1、倘涉及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可處4萬元以上400萬元以下罰鍰。
2、若涉及醫療效能,可處6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罰鍰。


而化粧品廣告則依"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第10條規定。
1、倘涉及虛偽或誇大,可處4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鍰。
2、涉及醫療效能,可處6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罰鍰;違反藥事法第69條規定,非藥物不得  為醫療效能之標示或宣傳,可處60萬元以上2,500萬元以下罰鍰。

因此民眾若發現有誇大不實的食品廣告,都可跟當地衛生局或衛服部網站檢舉。

如何在保健食品與食品安全之中抉擇?

在選購保健食品之前,應先了解自身需求,並諮詢醫師或營養師的意見。一般而言,可依照以下原則挑選:

  1. 針對個人需求挑選合適的成分及劑量:男女老少各個階段所需要的營養與需求都會不同,如果僅是需要補充飲食當中不足的營養素,可選擇低劑量、營養素種類多元的產品。但若有特殊需求,則可能考慮單方、添加足量、劑量較高的產品。
  2. 選擇誠實有信譽的品牌:了解品牌的背景,並注意產品資訊是否公開透明,以及是否有合格證書、小綠人標章或SNQ國家品質標章。
  3. 仔細閱讀產品標示:了解產品的成分、功效、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
  4. 產品成分標示是否清楚:有些保健食品可能含有未標示的成分,或是成分含量與標示不符。
  5. 產品有無涉及誇大功效:有些保健食品可能宣稱具有未經證實的功效,或功效遠超過實際效果。
  6. 注意產品品質問題:可能因製造過程或保存環境不當而導致品質不良。特別是現在氣候炎熱,高溫高濕度的存放環境,對產品的品質及功效上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7. 長期服用變化:有些保健食品可能在長期服用後產生血液生化數值等其他變化,應先諮詢醫師或藥師的意見。

註:小綠人標章是台灣針對保健食品所核發的認證標章,代表該產品經過嚴格的審查,符合安全性、功效性及安定性等規範。獲得小綠人標章的產品,可在產品包裝或廣告上標示小綠人標章,而且經過小綠人標章檢驗,是代表產品確實有核准的保健功效。

如何避免購買到膨風廣告健康(食)產品?

市面上某些保健食品廣告為了加強廣告效果,會使用誇大不實。甚至宣稱具有醫療效能誤導消費者等。為避免花錢上當,我們應注意以下事項:

  1. 不輕信誇張宣稱:廠商抓住現代人想輕鬆保養的心態。廣告常主打保證立即有效,例如減肥產品宣稱能快速減肥神奇功效或快速瘦身、眼睛保健吃了馬上明亮、膝關節保健吃了就能跑能跳都不痛、轉大人產品青少年吃了可以長高10公分等。遇到這類的神奇宣傳產品就應提高警覺,並僅記保健食品並非藥品,無法出現立即的成效。這類宣傳多以減重減肥保健食品最多見,需多留意以免受騙,甚至吃了反倒傷身。
  2. 宣稱獨家配方:商品宣稱獨家研發配方能解決針對性的狀況。卻無法提供或查詢配方來源、技術等資料查詢,甚至沒有科學認證或經過政府、第三單位檢驗等報告時,就需留意,不要被這些行銷字眼誤導
  3. 明星或醫生代言:不是有明星或醫生代言就是好的保證,他們代言的產品或許會興起一波風潮,對於這種突然流行的新產品,應保持謹慎,一樣要停看聽多加思考並查詢網站、成分等資料,了解產品真正用途以及適用人群才能避免荷包失血。
  4. 專利認證、證書、保證:不是有保證、專利證書就是沒問題,有些保健食品貼出一大堆證書,但畫面小到讓消費者看不見,也無法點閱;又或者拿不同專利放在廣告宣傳文底下,讓消費者誤以為這張證書代表上述保證,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例如瘦身功用的保健食品,貼出的標章是膠囊的安全認證書;
    又以益生菌為例,益生菌通常強調能調解體質、消化道,排便順暢等功效,但產品頁面卻是貼出"包埋"的技術證書、品質控管認證或是工廠製造流程證書。
    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很容易被混淆,誤信真的是具有療效的功效認證。
  5. 諮詢專業人士:在購買前,諮詢營養師、醫生等專業人士的意見,他們可以根據你的具體情況提供建議,避免買到不適合自己的產品。

食藥署同時設置「違規食品、藥物、化粧品廣告民眾查詢系統」及「食藥膨風廣告專區」,可查詢廣告相關資訊,做為選購產品的參考。

保健食品購買建議

  1. 有需要再購買:保健食品並非人人必備,應視自身健康狀況及飲食需求適量攝取。
  2. 均衡飲食搭配規律運動:保健食品只能輔助保健,應養成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的習慣,才能維持健康。
  3. 保存妥善:保健食品應妥善保存,避免放置於高溫、潮濕或陽光直射處。
  4. 多方查證:可透過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消費者保護會等管道查詢產品資訊,避免購買違規產品。
  5. 請尋求專業協助:如有疑問,可諮詢醫師或藥師的意見。
  6. 認證標章:選擇有國家保證的標章,例如最常見的國家小綠人標章。

延伸閱讀:益生菌怎麼挑選? 6大選擇標準懶人包膠原蛋白怎麼選?二型膠原蛋白與膠原蛋白胜肽差別


結語

食藥署呼籲,保健食品僅能提供輔助人體平時所需之營養素或熱量補給,並無法給予任何療效或改善、恢復身體機能。如果身體有異狀不適等情況,應尋求正常管道尋求醫師診斷治療;若有食用保健食品或藥物,請諮詢藥師,切勿自行購買來歷不明或非法處方簽藥物服用。好的保健食品可作為日常保健的輔助關鍵,但我們都應懂得理性消費,不可盲目追求快速或神奇的功效,甚至聽信親友購買來歷不明的保健產品,多方查證並掌握正確的選購知識,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在購買保健食品後,仍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正確的飲控並且生活作息保持正常,每週保持固定的運動量,這樣才能真正維護自身健康品質。


參考資料
  1. 保健食品怎麼吃?聰明選用保健食品!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衛教資訊)
  2. 食品廣告「藥」注意 宣稱療效「藥」不得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3. 保健食品這樣吃,精巧補充所需營養素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4. 選擇小綠人標章健康食品,傭有健康新生活 (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
  5. 消費新生活 勿信誇大購物廣告! (衛生福利部)
  6. 一天瘦1公斤?唬人違規廣告去年罰2億 食藥署說這5產品千萬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