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乳桿菌有什麼功效?該注意哪些副作用?

近年來,韓國泡菜、酸菜、納豆、發酵豆奶等健康新食尚風潮席捲餐桌,雜誌、文章、專家不斷提及,這類食物從消化健康,到護腦、降發炎、穩定情緒上的好處,而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的,正是植物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它廣泛存在於自然界與人體中,臨床研究中已發現多種實證功效,耐酸鹼、在腸道中定殖率高的特性,使它成為許多益生菌產品的指定明星台柱。植物乳桿菌有哪些功效?有哪些常見菌株?什麼狀況下可能會有副作用?接下來,讓我們一探究「菌」!

植物乳桿菌是什麼?

植物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是一種常見於植物性發酵環境的乳酸菌,生存於微酸(PH3-6)的低氧環境中,由於它分解食物中的糖份時,會產生超過50%的乳酸代謝產物,可降低腸道環境的PH值,進而抑制壞菌、維持友善菌相,創造出特殊的發酵風味。活性高、定殖率高、耐酸鹼、耐膽鹽的特性,更容易存活在缺乏營養、高鹽度與低氧的惡劣環境中,可說是好菌界的「硬底子」角色,你可以在韓式泡菜、酸白菜、味噌、納豆、各式醬菜、橄欖、酸黃瓜、優格、一些乳製發酵品中,發現它的蹤跡,而這類的共生菌,也存在於我们的口腔唾液與菌叢生態中。

如何攝取植物乳桿菌?先從餐桌開始!

其實亞洲人的日常食物中,就含有豐富的植物乳桿菌,只要擅用以下發酵食物,將它變成你的餐桌日常配角,就能享受健康飲食帶來的好菌效益:

發酵蔬菜:韓式泡菜、酸白菜/德式酸菜、醃黃瓜、醃橄欖、各式醬菜。
發酵豆類:味噌、納豆、發酵豆奶、豆干等傳統發酵品。
發酵乳品:優格、優酪乳、克菲爾(kefir)、部分起司。
發酵飲品:康普茶、部分乳酸菌飲料。

若擔心攝取量不足,或有更明確的功能性目標時,可以進一步選擇成份標示清楚、並有第三方檢驗的益生菌產品,先從餐桌出發,再視需求加上保健品,從好食到好菌相輔相成,效果更加乘喔!

植物乳桿菌的神奇功效

這個取自發酵食物中的硬底子好菌,能為身體帶來什麼改變呢?根據臨床實驗,植物乳桿菌的功效如下:

守護腸道健康,促進消化

植物乳桿菌會把糖分轉成乳酸,讓腸道 pH 值下降、使壞菌不易滋長;透過發酵膳食纖維,產生短鏈脂肪酸,維護腸道菌群平衡,讓排便更規律、減少脹氣與不適。【1】

抗氧化/減緩發炎狀況

發酵過程可提升多酚等營養素的利用度,並透過代謝物協助把「發炎噪音」調低,透過調節腸道免疫,可以促進代謝,減緩身體的慢性發炎反應。【2】

緩解壓力,安睡舒眠

腸道菌會影響神經傳導物質與發炎介質,植物乳桿菌可調節情緒、降低壓力荷爾蒙、提升大腦神經營養因子濃度,可改善情緒低落抑鬱、與睡眠障礙。【3】

⛑︎健康小叮嚀

以上功效,取決於「使用菌株、菌數、連續使用時間」而有所不同,下一段,讓我們用「菌株對應功能表」,簡單介紹市售常見的植物乳桿菌產品功能與方向。

延伸閱讀:益生菌「菌數越高越有效」?菌數迷思大解密!

市售常見「植物乳桿菌」菌株與功效對照

為了方便大家比對,以下整理出一些市售常見、植物乳桿菌的菌株與功效對照表,提供消費者做選購參考:

菌株特色功效與適用族群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299v經廣泛臨床研究,常見於「飯後消化、腸道舒適」訴求產品促進消化、維持腸道健康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S128聚焦「腸腦軸」連結,常見於情緒與睡眠相關產品調節情緒壓力,改善睡眠品質;適用高壓上班族、作息不規律者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JLP243從泡菜分離出的菌株,腸道適應力佳改善脹氣、功能性消化不適與腸道發炎症狀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K21專利菌株,常見於體態管理、促進代謝、抗發炎等相關產品促進新陳代謝、體態管理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聚焦「腸腦軸」連結,常見於「專注/記憶/壓力」訴求產品舒緩壓力焦慮,改善認知與記憶,適用於日常精神狀態調整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p-115多出現於複方日常保養配方維持消化道健康;促進新陳代謝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EAL9全新情緒益生菌擁有多項臨床前和臨床研究有助於在壓力情境中調降發炎反應,改善情緒與睡眠指標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GKM3台灣專利、腸道黏附性佳改善腸胃功能;調節血糖、體態管理,降低脂肪吸收

可能副作用與使用注意事項

植物乳桿菌,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相當安全的,使用初期常見的副作用,大多為短暫、輕度的消化不適,通常會在身體適應後逐漸緩解,但部份特殊族群如免疫功能明顯低下或重症者,請先諮詢醫師後再做決定喔!

常見的暫時性反應

⛑︎腸胃輕微不適、口渴

少數腸道菌群失調、體內壞菌較多,或有特殊疾病的人,初期服用益生菌,會因為壞菌分泌毒素與新加入的好菌對抗,出現吃益生菌脹氣、腹脹、腹痛、便祕或腹瀉的「菌相調節反應」,這屬於身體的自然調節過程,這樣的狀況大會在數天至數週內緩解。

⛑︎自我照護守則

若出現以上症狀,益生菌劑量可斟酌減半使用。保持充足飲水量、健康飲食習慣與規律作息,有助度過這段調整期;若不適超過 2 週或影響日常,請停用並就醫。

使用上需特別留意的族群

免疫功能低下/重症

接受化療、器官移植、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住院或重症者,可能增加感染風險;請務必在醫師監督下評估使用。

過敏體質族群

對乳糖、大豆、麩質等配方成分過敏者,請詳閱產品成份標示,確認不含可能致敏成份後再使用。

早產兒與嬰幼兒

早產兒除非在醫生諮詢指導下,請勿擅自給予使用;0-6個月的嬰幼兒,可由母乳攝取獲得好菌,若需使用益生菌,請先諮詢醫師、了解建議劑量。

消化道出血或短腸症候群患者

部份消化道疾病患者,因為消化道環境異常,使用益生菌前,需與主治醫師確認狀況後再服用。

剛動完手術的恢復期

術後傷口修復期,消化吸收都較不理想的狀態下,請等到狀況更穩定後,再與醫生討論是否補充。

益生菌「安心吃」小撇步

⛨低溫保存好菌

益生菌對溫度特別敏感,低溫保存,能讓好菌保持活性,在入口時發揮最佳效果。

⛨低劑量起步

注意菌數含量,先從標示劑量的低標起,逐週觀察,沒問題再調整。

⛨固定時段+溫/常溫水

服用時搭配40度以下的溫水,避免與高溫飲品、茶、咖啡或酒精同時使用

⛨有警訊立即就醫

若出現持續腹痛、高燒、血便、全身性過敏反應等,立即停用並就醫。

用對的方式,讓好菌好好發揮!

植物乳桿菌,對絕大數人來說,在使用上都是相當安全的,能透過調節腸道健康,發揮不同菌株功效,但服用益生菌之前,也別忽略安全面,注意初期可能會有的短暫腸胃不適,屬於正常調整,不必過於憂慮。特殊族群,請先諮詢醫師評估是否適合使用。用正確的方式,讓益生菌發揮最佳效用,讓身體在細微但持續的變好裡,累積真正的健康。

參考資料

1.Jung, M., Jung, S., Kim, N., Ahn, H., Yun, H., & Kim, K.-N. (2022).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JLP243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iarrhea and high fecal calprotectin levels. Nutrients, 14(2), 389.

2.Lazou-Ahrén, I., Björklund, M., Molin, G., Xu, J., Önning, G., Elmståhl, S., & Jeppsson, B. (2025). Probiotic-reduced inflammaging in older adult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Probiotics and Antimicrobial Proteins, 17(5), 3429–3439.

3.Ho, Y.-T., Tsai, Y.-C., Kuo, T. B. J., & Yang, C. C. H. (2021).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S128 o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sleep quality in self-reported insomniac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ilot trial. Nutrients, 13(8), 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