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億益生菌之謎? 菌數夠多才有用

自新冠肺炎以來,益生菌在健康市場上日益受到關注,相關產品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可以在架上看到許多100億、300億甚至是1000億的益生菌產品。
這些數字的背後代表的實質的意義, 是不是真的越多在健康上就會有更有幫助呢?

益生菌菌數很重要嗎

ISAPP(國際益生菌及益生質科學協會)將益生菌定義為「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當攝取足夠量時,可為宿主帶來健康益處。」

益生菌發揮作用的關鍵在於他們能夠定殖在消化道中,當這些活菌達到一定數量、並產生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如:短鏈脂肪酸、酵素、維生素…等),才能達到特定的健康效益,但具體的菌數要達到多少,沒有一個絕對的值,要看配方成分所用的菌株研究才能斷定。

延伸閱讀:益生菌怎麼挑選? 6大選擇標準懶人包

菌數迷思:越多越有效?

每次進入消化系統的益生菌中,只有一部分能夠在腸道內建立穩定的菌群,因此多餘的菌株則會隨糞便排出體外,無法發揮預期的健康效益。所以並非越多越有效,不管任何保健品甚至是食物,都是過猶不及的,適量即可。

每日建議攝取量

以現有的益生菌研究來說,大多介於1億~500億/天之間是有效的劑量。

300億、1000億益生菌背後的涵義

如上述提到益生菌菌數約介於1億~500億,那為什麼會需要放到1000億呢?
主要是為了確保在消費者吃下肚之前,活菌數仍可以達到上述的有效劑量。

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在體外、常溫下生存時間短

以大宗使用的益生菌來說,多為乳酸桿菌、雙歧桿菌,這些菌若放置於常溫環境,會讓益生菌提早被激活。處於活躍狀態的益生菌在包裝內缺乏足夠的生存要素(ex:營養源、定殖空間)的情況下,壽命約是數天~數周。

就有研究顯示,植物乳桿菌在常溫中放置90天後,活菌數量少了5到6個對數,也就是剩下的活菌不到10萬分一。

再者,益生菌製作完成後需要經倉儲、配送、販售、最後再到消費者手中,活菌數會在過程中不斷的遞減,因此,部分廠商會藉由大幅拉高出廠菌數來確保益生菌在這一段放置常溫的期間,就算活菌大幅衰減,消費者吃下肚時的菌數還是能達到有效劑量。

低溫是保存益生菌菌數的最佳解

一般來說,益生菌在製作完成後會透過冷凍乾燥的技術並低溫儲存,讓活菌進入休眠狀態,在休眠狀態下的活菌不容易衰減、也更穩定。
因此冷藏或冷凍是一種能維持益生菌菌數最有效的方式。

但是對於廠商來說,冷鏈的成本較高,包含

  1. 設備成本:包含冷藏車輛、冷藏設備、設備的安裝和維護,及溫度監控系統費用。
  2. 包裝成本:為了保持產品在低溫狀態的品質,通常需要使用特殊的抗潮包裝材料,以及在外箱中放入可以維持低溫的保冷劑。
  3. 能源成本:冷凍設備和冷凍車輛的運行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能源。
  4. 運輸成本:支付給運輸服務提供商的費用。
  5. 人力成本:包含以上設備、包裝的提升以及技術的研發成本。

若能在製造及後續的倉儲、配送都達到冷凍/冷藏的條件,即能延長活菌的壽命,自然也不需要添加多餘的活菌數。但建造並落實一個完整的冷鏈系統,並非簡單容易之事,對廠商來說是一大挑戰。


參考資料

  1. Probiotics- I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