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腸絞痛原因與好發年齡

嬰兒腸絞痛原因與好發年齡

新生兒腸絞痛是的嬰兒期常見的症狀,屬於嬰幼兒的一種症候群,通常被認為與寶寶腸道發育不完全、對某些食物過敏或腸道菌叢建立不平衡有關。

腸絞痛時間通常發生在出生後3-4週至3個月大的嬰兒,具統計高峰期為4-6周為最容易發作期,並在3~4個月大之後會逐漸改善,最晚持續到6個月大,以下是幾種可能的原因:

  • 消化系統未成熟
    新生嬰兒的消化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這可能導致腸道運動不規律,進而引發腹部不適和疼痛。
  • 食物過敏或不耐受
    一些嬰兒可能對乳糖、乳蛋白或其他成分過敏或不耐受,而引起消化不良和腸絞痛。
  • 吞入空氣
    在喝奶或哭泣時,嬰兒可能吞入過多的空氣,導致腹部脹氣和不適。
  • 腸道菌群失衡
    嬰兒腸道中的益生菌平衡尚未穩定,可能引發腸道不適。嬰兒時期腸道菌叢的建立需要時間,不平衡的菌叢可能導致腸道功能紊亂造成。
  • 心理因素:有些研究指出,嬰兒受緊張情緒或家庭壓力、餵養方式、環境刺激等因素也可能加重腸絞痛或可能與腸絞痛有關。

如何判斷嬰兒是不是腸絞痛

判斷嬰兒是否患有腸絞痛,可以依以下特徵判斷:

  • 發作時間規律:通常在下午或晚上出現,且嬰兒的哭聲較為尖銳和難以安撫。
  • 持續時間:參考Wessel的333原則,嬰兒是否有頻繁哭鬧、臉脹紅、用力、手腳揮舞等情況,且通常每天哭鬧超過三小時,一週超過三天,持續三週以上來判斷。
  • 身體姿勢:哭鬧時嬰兒可能會屈膝、握拳、臉部潮紅,表現出疼痛的樣子。
  • 其他因素:排氣或排便後能暫時緩解: 但不久後又開始哭鬧。
  • 可排除因素:如生病不適、飢餓、尿布濕、疲倦、身體發癢、驚嚇、找不到人陪、情緒等。

腸絞痛症狀

腸絞痛的主要症狀是嬰兒頻繁且不明原因持續哭鬧,此外還透過底下狀況判斷

  • 吐奶: 有些寶寶會吐奶。
  • 睡眠困難:因疼痛和不適,嬰兒的睡眠可能會受到影響,變得難以入睡或睡眠淺。
  • 身體蜷曲: 嬰兒哭鬧時不自覺會將身體蜷縮起來,雙腿向腹部收縮。
  • 脹氣和腹部不適:腹部看起來鼓脹硬硬的,且嬰兒會因腹部不適而扭動身體
  • 打嗝排氣頻繁或打嗝:哭鬧後可能會有排氣或排便的情況。

腸絞痛如何緩解

由於腸絞痛並非疾病,所以無法透過醫療行為解決問題,但通常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自行緩解。在此時雖然腸絞痛讓寶寶和家長都很痛苦,但我們能透購一些方式可以幫助緩解寶寶的不適。

  • 親餵母乳:親餵哺母乳可減少腸絞痛的發生,餵母乳能讓寶寶與母親親密接觸會更有安全感。
  • 適合奶瓶:無法親餵的嬰兒,應挑選適當大小的奶嘴瓶,避免讓嬰兒在吃奶時吞入過多空氣。
  • 抱抱安撫:喝完奶後寶寶抱在懷裡,輕輕搖晃或拍拍他的背部,能給寶寶安全感並幫助排氣。
  • 按摩腹部:輕柔地以順時針方向按摩嬰兒的腹部,有助於減少脹氣和舒緩不適。
  • 改變抱姿:嘗試不同的抱姿,安撫並找到讓寶寶最舒服的姿勢與環境。
  • 適當適量:減少過度餵食及攝取過多的乳糖,避免寶寶一次攝取太多乳糖導致消化不良。
  • 5S安撫法:包覆、側躺、白噪音、輕柔搖晃、吸吮都能幫助安撫嬰兒不穩情緒。
  • 尋求專業:如果寶寶的腸絞痛嚴重影響到家庭生活,可以尋求醫師的建議,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並獲得專業的指導與建議。

安撫嬰兒腸絞痛怎麼抱

1. 直立式:讓寶寶靠在母親肩膀上,一手托著寶寶的屁股,一手扶在寶寶的頸部或頭部,讓寶寶輕靠母親肩膀,寶寶可以感受母親的體溫,母親也能輕哼歌曲或說話,這能幫助寶寶讓安心。

嬰兒腸絞痛怎麼抱

2. 側躺式:將寶寶抱在胸前,讓寶寶的腿弓起身體微曲,像是讓寶寶躺在母親懷中,這種姿勢也有醫生稱寶寶會像在母親子宮一樣的安穩。母親一手抱著寶寶,另一手可以有規律輕拍寶寶背部.一方面能讓寶寶聆聽母親心跳聲音,有規律的輕拍一方面能幫助排氣,也能穩定情緒。

母乳與奶粉選擇

母乳

一般來說母奶仍是最佳選擇,甚至母乳能減低腸絞痛的發生機率。但若出現親餵母奶仍有腸絞痛問題,先不用急得擔心是不是寶寶不適合母奶。

首先要知道嬰兒腸絞痛是一種嬰兒在成長中會遇到的過程,並非寶寶不適合喝母奶,但媽媽也須留意避免在哺乳時期吃到容易引發高過敏性食物,如重乳製品、手搖飲料、巧克力、咖啡、堅果或含辛香料、炸物等,這些敏感成分容易透過母乳跟著一起進到寶寶的肚子內而造成寶寶肚子不適情況。

因此建議母親在哺乳時期,建議避免接觸這些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配方奶

當寶寶喝配方奶時出現腸絞痛症狀,建議先排除其他可能引起不適的因素後,再考慮更換配方奶。例如,可以嘗試選用水解蛋白或不含乳糖的配方奶,以減少可能引發不適的過敏原或消化負擔。

如果寶寶已經在使用水解配方奶,仍然出現不適症狀,應該諮詢醫生進行專業評估。在未經醫生建議的情況下,不建議頻繁更換配方奶,因為頻繁更換可能會影響寶寶的消化系統適應,進一步加重不適或引發其他問題。

專業的醫療指導可以幫助確保寶寶獲得適合其需求的營養,同時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還可以做什麼?

1. 益生菌

在給予益生菌前,先諮詢醫生,特別是在嬰兒有免疫系統問題或早產的情況下,在醫生允許情況,可選用安全、成分單純,無化學添加物及香料的益生菌幫助調節腸道菌叢平衡,並依照建議給予合適劑量,幫助嬰兒緩和腸絞痛情況。

延伸閱讀:益生菌怎麼挑選? 6大選擇標準懶人包

2. 酵素

一些症狀輕微的嬰幼兒,醫師也會建議嘗試補充酵素,幫助消化,部分因消化不良的嬰兒腸絞痛可獲得緩解。

3. 尋求醫生幫助

若腸絞痛嚴重者,一般兒科醫師也會開立舒緩痙攣及幫助排氣的藥物給寶寶服用。


參考資料

1、如何判斷嬰兒腸絞痛症狀?5S妙招改善緩解新生兒腸絞痛

2、腸絞痛- 嬰幼兒疾病照護 – 國民健康署孕產婦關懷網站

3、新生兒腸絞痛-義大醫療財團法人兒童醫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