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是指當攝取足夠量時,對人體健康有益處的活性微生物。
目前,益生菌領域的研究已證實其對人體的多種效益,包括:私密處保養、腸道健康、調整體質、幫助排便等。
而針對鼻過敏、呼吸道過敏的研究中,也有部分菌株被證實能夠產生正面的效果。這些發現使得益生菌在促進整體健康方面的潛力愈加受到重視。
益生菌在過敏中的作用機制
鼻過敏原因
鼻過敏的原因主要包括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當具有過敏體質的族群接觸到過敏原(如空氣污染、花粉、塵蟎等),這些過敏源刺激鼻腔後,便會引發免疫系統過度反應、並釋放組織胺等化學物質,從而引發一系列鼻過敏症狀,包括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
人體免疫反應
而人體的免疫反應主要分為Th1和Th2兩種途徑。
Th1在病毒入侵時會活化,而Th2則在過敏源入侵時活化。
這兩者之間存在著互相抗衡的關係,就好比翹翹板,當Th1活化時會抑制Th2,反之亦然。
益生菌對過敏影響
對於具有過敏體質的人群來說,Th2的過度活化會造成肥大細胞及嗜酸細胞引發一系列局部的炎症反應。因此,在現有的益生菌研究中,多數是透過「降低Th2活性」和「降低 IgE濃度」來判斷其是否具有調整體質的作用,以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
益生菌是否對過敏性鼻炎是否有用受菌株、用量、持續時間影響
益生菌的效用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主要包括「攝取的菌株」、「持續時間」以及「攝取的劑量」。這些因素共同影響益生菌在健康方面的效果。
- 菌株特異性
在多篇研究中指出益生菌具有菌株特異性。不同菌株會產生不同的作用。
在選擇益生菌時,必須考慮特定菌株的效果。
以同菌種的副乾酪乳桿菌33與副乾酪乳桿菌NCC 2461相比,前者研究顯示該菌株對過敏性鼻炎具有有益作用,但後者則沒有顯示出有益作用。 - 攝取益生菌的持續時間
持續攝取益生菌對最終的效果呈現至關重要,短期攝取則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根據目前的研究,建議至少持續攝取益生菌至少兩週來判定該益生菌是否對身體有幫助。 - 菌數
在目前研究中,受試者每日攝取乳酸菌量範圍從8億~300億不等。在這個範圍內的菌數尚未有研究顯示會對受試者產生負面影響。
在實際的使用上,過量的益生菌可能引發腹瀉、噁心、過敏…等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菌株所需的有效菌數並不同,意即每種菌株需要達到多少攝取量才能夠產生作用。
營養師建議,每天攝取約100億的劑量通常被認為是足夠的。
參考資料:Probiotic Potential of Lactobacillus Species in Allergic Rhinitis
除了上述提到的菌株、菌數與持續時間外,藥物的使用也可能影響益生菌的效果。有研究顯示,過敏患者常用的抗組織胺藥物可能會影響益生菌的效力。一篇2022年的研究指出,單獨使用益生菌對於緩解過敏性鼻炎具有保護作用,但若同時合併使用抗組織胺藥物,則無法發揮相同的效果。這表明,在治療過敏性鼻炎時,益生菌的效果可能受到其他藥物的影響,因此在使用時需謹慎考量。
參考資料: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robiotics for Allergic Rhin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國內使用於調整敏感體質的益生菌
在台灣,針對過敏性呼吸疾病所使用的益生菌主要是副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簡稱LP菌。
其中,副乾酪乳桿菌33 是第一隻在免疫調節、針對過敏性鼻炎有較充足研究的菌株。
隨後,研發出的的第二代 BRAP-01則能能誘導產生γ-干擾素(IFN-γ)和介白素-10(IL-10),進一步調節免疫功能。
而第三代的副乾酪乳桿菌 HB89菌株則是可減輕「細懸浮微粒( PM 2.5)」刺激的呼吸道過敏。
延伸閱讀:毒布全球的隱形殺手 招名威揭益生菌可抗空汙
選擇抗過敏益生菌除了低溫,應該特別注意什麼
- 每天至少攝取100億的劑量,並持續使用2週以上
- 菌株研究
國內使用調整體質的益生菌常使用副乾酪乳桿菌,其中,LP-33、BRAP-01、HB89都是有取得研究證實的菌株,在安全性、功效有效性上都較有保障。
產品是否有研究證實除了可以看菌株研究之外,也可以看產品是否具有「健康食品標章」
健康食品標章
健康食品標章是由衛生福利部核准的認證標誌,俗稱「小綠人標章」。
標章的內容涵蓋13種可宣稱的保健功效,廠商可以針對一項或多項保健功效進行申請。經過實體審查確認其功效有效性後,產品即可獲得該標章。
以益生菌產品來說,若其具備調整體質的功效,通常會申請「免疫調節」或「輔助調整過敏體質」等項目。
消費者可以透過辨識產品是否具有小綠人標章及其宣稱的保健項目,來判斷該產品是否具備輔助調整過敏體質的功能。
延伸閱讀:益生菌怎麼挑選? 6大選擇標準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