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埋技術變成廣告包裝話術?揭開益生菌的製程真相

「經過保護處理,提升益生菌N倍存活率!」

「多層防護技術,益生菌的鎧甲級防護」

「世界級專利,百億活菌完美直達!」

您是否也看過以上廣告文宣,對它感到好奇?市面上許多益生菌品牌,近年來紛紛將「包埋技術」作為行銷亮點?它被塑造成一種能大幅提升菌株存活率的頂尖科技,彷彿擁有獨家專利,就等於掌握了品質的絕對保證。

事實上,包埋技術,結合了保護劑概念,最初的發展,也是為了解決益生菌粉末在生產過程中易結塊、產生粉塵等問題,以提升產線的穩定性。在此基礎上,衍生出如今我們所熟知的隔絕水氣、抵抗酸鹼、甚至強化定殖等重要功能。因此,與其將包埋技術視為一種神乎其技的「黑科技」,不如將它理解為一項「品質管理的基礎工藝」。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深入探索,這項技術的真正內涵與原理。

什麼是益生菌的「包埋技術」?

益生菌和維他命、礦物質不一樣,它們是活的微生物。這也意味著它們在生產、運送、保存等歷程中,必須通過水氣、氧氣的環境大考驗。進入人體之後,還要面對「胃酸、膽鹽、消化酵素」的多重大魔王關卡,如果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有些菌株在短短幾分鐘內就會大量死亡。即便是某些能在PH值較低的酸性環境中生長的嗜酸乳桿菌,也未必能維持穩定活性。

包埋技術,其實已經算是「基本配備」,是一套確保產品品質的標準作業流程。簡單來說,就是以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常見材料如多醣、澱粉、藻酸鹽或明膠),為益生菌裹上一層保護膜,以製程來說,為什麼必須這麼做呢?

提升穩定性

益生菌粉末非常細,容易吸濕結塊。包埋後能有效防潮、防結塊。

✔便於生產加工

處理過的粉末流動性更好、不易產生粉塵,大幅提升自動化產線效率。

其次,益生菌有了防護膜後,就能達到隔絕水氣、氧氣、抗酸鹼,幫助它們維持穩定性與活性。而一個多層包埋系統,通常具備以下三層防護,會根據不同的技術有些許的差異:

外層(環境與酸鹼保護層)

使用複合寡糖、多醣類,形成最外層的保護膜,就像防護型外套,可抵禦濕氣、氧氣,以及消化道的酸鹼挑戰。

中層(活性維持與釋放層)

使用特殊結構蛋白(如酪蛋白)、胺基酸包覆物等材料,就像機能上衣,確保益生菌在經過胃酸膽鹽後仍能保持活性,並能在正確位置釋放。

內層(營養支持層)

使用特殊分子非還原糖類、營養補給物質,就像特殊材質的內衣,呵護益生菌為它提供營養,帶著能量與養分(如益生元、特殊糖類),讓菌在腸道能存活、繁殖,提高定殖率。

數據會說話,包埋技術對益生菌穩定性的科學實證!

包埋技術雖然延長了益生菌的活性與壽命,但科學研究告訴我們,仍有許多變數,可能影響最終結果。

研究案例使用菌株條件實驗結果
雙層包埋益生菌室溫存活實驗植物乳桿菌
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ATCC 8014
初始菌數:10億
儲存溫度:25-28°C
儲存時間:1-6個月
▲未包埋菌株,室溫 3 天內即快速死亡。
▲包埋菌株,原本的10億菌數
室溫保存1個月後,剩餘約1,000萬活菌數。死亡率為99%。

存放6個月後,剩餘至少30萬的活菌數。死亡率為99.97%。

但相比未包埋菌株,仍能顯著提升室溫下存活率。【1】
包埋益生菌
儲存穩定性實驗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P67
初始菌數:100%
儲存溫度:37°C
儲存時間:1-4週
在實驗一開始 (第0週),有包埋及未包埋的菌株存活率都是100%。

▲未包埋菌株的存活率下降得非常快,在第一週後就只剩下不到30%,到第四週時已接近0%。
▲包埋菌株的存活率則較穩定,在第四週仍保有將近20%的活性。

簡單舉例,100億的菌數在37°C的環境下存放4周,會剩下20億(存活率20%,死亡率80%)。

由上面的科學研究中可以發現,包埋技術的確可以提升益生菌的存活率,這證明了包埋技術是益生菌產品的「入場券」。沒有這項基礎技術,益生菌暴露在空氣、濕氣與環境壓力下,會迅速死亡,產品根本不具備商業價值。

「既然大家都有包埋,那麼真正決定產品優劣的決勝點在哪裡?」

包埋技術是入場券,而「控溫」與「時間」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既然包埋技術已成為業界的基礎門檻,這份表格的價值就在於,它赤裸裸地揭示了僅有「基礎包埋」是遠遠不夠的。一個益生菌產品的最終成敗,取決於如何應對「儲存溫度」和「儲存時間」這兩大無可避免的現實挑戰。

1. 溫度是過濾器,篩選出益生菌的真正實力

益生菌的休眠狀態,是一種極其脆弱的生命平衡。而高溫,就是打破這個平衡最暴力的外力。

想像一下,夏日的物流貨車車廂,在烈日曝曬下,內部溫度輕易就能飆升至攝氏45度、50度甚至更高。這對益生菌而言,無異於一場持續數小時的高溫桑拿。
基礎的包埋是無法抵抗這種長時間、壓倒性的熱能灌入。熱量會穿透包材,最終穿透包埋層。
這種高溫造成的傷害是永久性且不可逆的。它不是讓益生菌「暫時睡著」,而是直接導致其「死亡」。一旦發生,即使消費者後續將產品放入冰箱,也無法讓這些已經陣亡的菌株起死回生。

因此,無論產品的包埋技術多麼先進,只要它在倉儲或物流的某個環節,經歷了這樣一場高溫突襲,其內部的有效菌數就已經遭受了無法挽回的重創。

2. 時間是放大鏡,凸顯了初始品質與儲存條件的重要性

這意味著,即使是採用了高性能包埋技術的產品,如果沒有良好的溫控(全程低溫),在長達一兩年的貨架壽命裡,其活性耗損依然是個必須正視的問題。

(1)採取替代方案:正視耗損,並提前做出補償

這是一種「緩衝策略」。針對耗損的必然性,但透過預先填充數倍的菌量,來確保即使在時間的消磨下,最終的活菌數依然能高於其承諾的有效劑量。這是對消費者的一種保證。
但是對於特定族群,要注意過量的菌數可能導致的不適狀況。

延伸閱讀:益生菌「菌數越高越有效」?菌數迷思大解密!

(2)策略性的產品週期管理:縮短有效期限

這是一種反其道而行之的精品化策略,體現了品牌對「新鮮度」的極致追求。
縮短產品的生命週期,意味著大幅減少了時間對產品的耗損。
例如設定業界標準的兩年有效期限,品牌方可以將有效期限縮短為一年,甚至半年。

無論哪種路徑,其核心都是在承認「單有基礎包埋是不夠的」這個事實。因此,消費者在選擇時,不應只滿足於「有包埋」的宣稱,更應該去探究品牌方是如何透過更卓越的技術或更嚴格的溫控,來真正解決溫度與時間這兩大變數所帶來的挑戰。

包埋技術的常見迷思Q&A

Q1. 包埋越多層越好嗎?

並不是。包埋越來越多層的原因,是不少廠商會比較競品對手的包埋層數,再以包埋更多層的作法申請技術專利。事實上除了包埋所使用的材料略有不同之外,效果大同小異,如果廠商無法提供公正的科學實驗數據,多層就只是個噱頭。消費者要注意,這些廣告手法背後的陷阱,層數越多,防護效果卻沒差很多,反而無形中攝入更多不必要的添加物!

Q2. 益生菌需要低溫保存嗎?

益生菌特別怕熱,因為高溫會破壞細胞結構和活性的關鍵酵素,加速活性流失。因此建議低溫保存,有助延長壽命與保持活性。使用包埋技術,雖然可以隔絕水氣、氧氣,讓益生菌以較高存活率,通過胃酸、膽鹽的考驗,但想像一下,「包埋層」就像衣服,即便是涼感機能材質,高溫仍可能穿透外套,影響到菌體。菌數在時間與溫度的影響下,仍會不斷衰減,低溫保存,是保持品質穩定的上上之策!

參考資料:

1.Shoaei, S., Yazdi, M. T., Mirzaei, H., Ehteshami, B., & Noori, A. (2022). The assessment of microencapsulated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rvivability in rose petal jam and the changes in physicochemical, textural and sensor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 during storage. Scientific Reports, 12, 10224.

2.Gullifa, G., Risoluti, R., Mazzoni, C., Barone, L., Papa, E., Battistini, A., Martin Fraguas, R., & Materazzi, S. (2023). Microencapsulation by a spray drying approach to produce innovative probiotics-based products extending the shelf-life in non-refrigerated conditions. Molecules, 28(2), 860.

3.Nascimento, C. R. R., Cavalcanti, A. L. M., Magalhães, N. S. S., & Converti, A. (2020). Microencapsulation of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05 in alginate and chitosan: Survival during storage, stress exposure and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conditions in vegan milks.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137, 109741.

4.Sukprasorn, S., Ting, C., Limsuwanmanee, W., & Chuasaard, C. (2024). Freeze drying microencapsulation using whey protein, maltodextrin and corn powder improved survivability of probiotics during storage.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5.益生菌吃了沒用是因為菌數不夠,還是因為沒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