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的功效大揭密:百歲人瑞的腸道健康秘密!

腸道,其實就像人體的健康藏寶箱,當好菌儲存得越多,就擁有更雄厚的資本,面對生活中季節、環境、疾病等生存挑戰。俄國微生物學家梅契尼可夫,認為「老化從腸道開始」,而各國對於百歲人瑞的研究,發現他們腸胃中的長壽菌,是維持健康、延緩老化的關鍵,證實了益生菌「腸保安康」的功效!

益生菌,揭開百歲人瑞的長壽謎題。

現代文明病眾多,疾病成為醫學不斷攻克的里程碑,但為什麼仍有一些人,活到百歲仍然健康無虞?這個問題,讓日本沖繩、義大利撒丁島,以及中國的長壽村等,成為研究者走訪的重點地區。隨著腸道微生物學的發展,科學家逐漸發現:長壽的秘密,並不僅僅藏在基因,而是潛藏於每個人腸道裡的微生物群落裡。

近年來多項研究顯示,百歲人瑞的體內,擁有特殊的益生菌群,能夠維持腸道平衡,成為人類與疾病之間的一道天然屏障。【1】

長壽者的腸道,就像好菌聚集勝地。

日本腸胃科醫師後藤利夫,以及被譽為「腸道菌世界權威」的日本學者辨野義己指出,許多長壽者體內含有大量的健康好菌,它們的共同點,就是能抑制腸道有害細菌,在分解膳食纖維時,產生丁酸、乙酸等短鏈脂肪酸,而這些代謝物能修復腸道黏膜、降低慢性發炎、增強免疫力。

歐洲也有相似的研究案例,西班牙百歲人瑞莫雷拉(Maria Branyas Morera),在 117 歲辭世前留下腸道樣本,研究發現,她的腸道群落,富含高比例、能產生短鏈脂肪酸的益菌。她每天吃3份優格、保持地中海飲食的習慣,也被認為是維持年輕腸道的重要因素。【2】

好菌,成為健康腸道的操盤手。

透過這些佔據優勢的益生菌群,操盤平衡腸道菌相,能讓身體獲得最佳利益。這些好菌,是如何作用,來維持腸道–免疫–代謝之間的穩定狀態呢?

★抑制壞菌生長

特定益生菌如乳酸菌等,能將乳糖、葡萄糖、蔗糖、果糖等醣類轉換為乳酸與乙酸,讓腸道環境偏酸,抑制病原性細菌增殖,協助菌相回到平衡。

★產生短鏈脂肪酸

益生菌如酪酸菌,分解膳食纖維後,會產生大量丁酸等代謝物。丁酸是大腸上皮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有助於修補腸黏膜屏障,同時也能調節發炎狀態,是調節菌態失衡的好幫手。

調控免疫形成防禦

好菌能調控免疫系統,在腸道表面建立一層黏膜屏障,將病菌與毒素隔絕於外,降低不必要的發炎,對於過敏、感染防禦都有支持作用。

★促進蠕動提升代謝

這些好菌可促進腸道蠕動,讓腸道動得更順、排便更規律、胃腸比較舒服。同時參與膽固醇代謝、膽汁酸循環等途徑,讓整體代謝更穩定。

★促進維生素合成

部分菌株能促進維生素與酵素的合成利用,進一步支持能量與營養代謝,讓腸道與全身處於更穩定的「低發炎、好吸收」狀態。

延伸閱讀:益生菌怎麼挑選? 6大選擇標準懶人包

你的腸道健康嗎?30 秒自我評估

不必通過檢測,也能從日常生活,抓住「長壽菌友善」的線索。快速對照以下清單:

A. 便便外觀與氣味

□顏色多為黃褐~棕色,表面帶自然光澤
□形狀完整,粗細均勻、成形不鬆散
□排出順暢、不需用力,擦拭時沾黏少
□氣味不刺鼻、無明顯腐敗味

B. 作息與感受

□每天或隔天規律排便一次
□少有腹脹、放屁多、肚子咕嚕叫等不適
□餐後 15–45 分鐘常有便意,且來得及上

C. 需要留意的訊號(分數扣分區)

□便便又硬又乾、呈塊狀,或長期條狀過細
□顏色過深近黑(非鐵劑或特定食物造成)
□惡臭明顯、常伴隨脹氣與排便不盡感
□經常三天以上才解一次,或在廁所久蹲用力

計分標準與結果

☼友善組

以上 A 與 B 勾選 ≥4 項、且 C無或極少:你的腸道環境多半處在「低發炎、好代謝」的友善狀態,對長壽菌較友好。

危機組

 C 勾選 ≥2 項:代表益菌可能偏少/壞菌偏多,建議調整飲食作息;若糞便顏色過深近黑色,可能有消化道出血疑慮,或合併腹痛、血便、體重不明原因下降等症狀,請盡快諮詢醫師。

❤健康小教室

便便能快速反映腸道,是否處在健康友好的環境(例如水分夠、纖維夠、發酵代謝順)。接下來我們談談,如何把這些條件一步步養起來。

三大法則,養成腸健好體質!

如何與健康好體質「腸」相守?以下三大法則,教你養出腸道友善環境,長壽菌自然「住得下、長得好」!

怎麼吃:高纖+發酵飲食

高纖蔬果:蔬菜、豆類、全穀、水果優先,多樣性比單一大份量更重要。

發酵食物:優格/優酪乳、味噌、納豆、泡菜,天天少量吃,勝過偶爾拼命吃。

益生元:就是益生菌的營養餐,如洋蔥、大蒜、香蕉、豆製品、蘑菇… 等高膳食纖維食物

拒吃發炎食物:避免過度加工、高糖、高脂、高鹽食物,增加身體發炎風險。

怎麼生活:讓腸道節奏穩定

每天運動30分鐘:忙碌時可以每次5-10分鐘,分段累積,促進腸道蠕動。

規律睡好覺:避免熬夜,睡眠不足,會擾亂腸道菌相與食慾、荷爾蒙。
放鬆紓壓:冥想、呼吸、戶外日光浴;壓力荷爾蒙過高會讓腸道環境變差。

規律排便:補充足量水份、養成規律排便習慣,是長壽菌穩定棲息的基本條件。

怎麼補充:益生菌 × 益生元

益生元就是益生菌的營養食物,讓益生菌得以維持生命養份,守護消化道的健康。因此某些設計完善的益生菌產品,會加入益生元,打造黃金拍檔組合。在日常補充益生菌時,也建議多攝取益生元食物,來幫助好菌定殖、發揮最佳效果。

健康小教室

腸胃敏感者,請從低劑量開始嘗試,觀察脹氣與排便變化後再行調整,如果患有免疫或其它疾病者,建議先諮詢醫師再服用喔!

用益生菌,搭起通往健康的階梯!

透過國內外研究可以發現,益生菌並不是絕對的長壽靈藥,而是通往健康理想狀態的階梯。長壽沒有單一秘方,壽命其實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基因的先天條件、生活方式的選擇、環境的曝露與腸道的菌群狀態,在生命個體、先天與後天的複雜度上,無法從單一因素找出長壽的絕對原因。

只能說,在腸道科學上,要達成更健康的普遍性指標是,從飲食與生活習慣做起,讓腸道中的好菌成為健康大多數。「當我們建立起更友善的腸道環境時,有助於讓腸道回到低發炎、好代謝的狀態,就能離長壽,更近一步。」

參考資料

1.Lozada-Martínez, I. D., et al. (2024). Gut microbiota in centenarians: A potential metabolic and immunomodulatory mechanism for extreme longevity. Aging Medicine and Healthcare.

2.Santos-Pujol, E., Noguera-Castells, A., Casado-Pelaez, M., García-Prieto, C. A., Vasallo, C., Campillo-Marcos, I., Quero-Dotor, C., Crespo-García, E., Bueno-Costa, A., Setién, F., Ferrer, G., Davalos, V., Mereu, E., Pluvinet, R., Arribas, C., Torre, C., Villavicencio, F., Sumoy, L., Granada, I., Esteller, M. (2025). The multiomics blueprint of the individual with the most extreme lifespan. Cell Reports Medicine

3. Heaton, K. W., & Lewis, S. J. (1997). Stool form scale as a useful guide to intestinal transit tim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32(9), 920–924.

4.Lacy, B. E., Mearin, F., Chang, L., Chey, W. D., Lembo, A. J., Simren, M., & Spiller, R. (2016). Bowel disorders. Gastroenterology, 150(6), 1393–1407

5.NHS. (2021). Rectal bleeding (blood in poo).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UK).